甲鱼舆情浅析国庆期间常见风险舆情
国庆节临近,国内疫情持续发展,假期人员流动给各地防疫提出了较大挑战。近期涉疫舆论场环境复杂,负面声音的扩散无益于防疫大局。假期旅游市场升温、货运物流、探亲访友等需求旺盛,导致安全风险增加。同时,假期叠加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意识形态领域舆情风险陡升,境外反华势力的频繁动作,也将给国内舆论环境造成破坏。多领域的突发事件不仅影响区域秩序,也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本篇通过对近期热点事件分析以及往年经验,对今年国庆期间常见风险进行梳理分析,建议各部门参考,积极研判各层面形势风险,增强防范意识。
(一)国庆期间意识形态问题敏感度高
今年以来,社会面意识形态问题频发,具体表现为:敌对势力文化思想渗透;国内各种错误思潮不时出现;贬低中华文化、否定歪曲历史等。此前,多地欲举办夏日祭活动以及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战犯牌位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深深触痛了网民的爱国神经,相关问题持续延伸,事件的风险度高。叠加国庆和党的二十大的重要事件节点,各类舆情的政治敏感性较高,舆论对类似事件的容忍度偏低,导致舆情一旦爆发,短时间难以管控。若当地思想认识不清、鉴别力不够,事件上升并扰乱假期社会良好氛围的风险较高。此外,国庆期间官方宣传工作也颇具风险,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
旦出现将给地方职能造成极大损害。
(二)突发、极端事件扰乱社会秩序
一方面全国极端事件多发,从四川沐川县持枪伤人到郸城一男子持刀砍人、成都一男子公共场合手持菜刀等事件,不断刺激着公众敏感神经,一定程度造成社会安全感流失;另一方面,疫情以来,个人生活、经济收入、社会稳定等多方面深受影响,社会负面情绪堆叠明显,互联网算法机制加剧社会戾气传播。反观国庆小长假带来的人员流动、人口集
聚无疑会增加突发事件发生概率,考虑到社会层面负面情绪长期堆叠,单纯舆情事件更容易催生极端事件,网络暴力往往伴随而生。一旦发生类似情况,舆情触网发酵风险较大,会对当地社会稳定与舆论环境造成威胁,地方治安管理也将受到质疑。此外,十一国庆叠加党的二十大,节点敏感度提升,需警惕个别群众恶意上访、群体性维权等情况出现,增加地方维稳压力持续增大。
(三)国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挑战
今年以来,国内新冠疫情发展呈现持续性的多点散发、多地聚集态势。近日,宁夏、西藏、贵州等多地疫情持续发展,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国庆假期前后,人员流动性增加,无论是境外输入还是跨省市关联的疫情风险持续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巨大。另外,进入秋冬季,新冠叠加流感流行风险增大,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合并感染
后会导致重症和死亡风险增加,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再从近期舆论反馈情况来看,地方疫情管理方面存在多层面问题,一是地方防疫不当引发舆论反感。近期,重庆、云南两地集中隔离场所收费事件,舆论质疑相关地区利用疫情谋取利益,还有网民联系“河北承德隐瞒行程三代内旁系亲属不得考公”事件。多起防疫政策与法治存在出入,不仅引发民众对政策的反感,也会给政务单位带来负面影响。此外,防疫不当引发的负面舆情在“新疆王家梁”事件中也有体现,各地需警惕效仿行为。二是涉疫突发事件引发舆论极端情绪。9 月 18 日,“贵州致 27 死事故车为涉疫隔离转运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争议颇多。作为近期涉疫突发特大事件,舆论将矛头直指官方,即使官方回应道歉也难以平息。事件反映出的是舆论对长期以来各种过度防疫、一刀切管理等措施的深恶痛绝,若再出现较大负面事件,研判舆论情绪极端化现象将愈演愈烈。三是生活物资无法保障,激发政民矛盾。在贵州疫情防控工作中,物质保障问题引发不满,后期,官方在舆情应对的不足导致民众质疑之声更甚。防疫中涉及到群众基本权益极易引发群众聚集维权,再叠加官方回应不当或不及时,将加剧政民矛盾。
(四)假期高校舆情或引特别关注
当前多地高校国庆放假政策加入了对疫情防控的考量,实际放假时长与社会面不统一,招致学生不满。随着国庆临
近,有关高校国庆放假的网络话题热度出现了明显上涨。梳理发现,为维护自身权益,学生群体一方面在网络上发泄不
满情绪,进行舆论“造势”;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线下聚集进行不当维权活动,破坏校园秩序。研判负面舆情在国庆
期间将有所上升。此外,9 月 25 日,“四川师范大学讲座韩国教授声称端午中秋都是韩国的,学生提出质疑被打压”一
事引爆舆论,信息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并引发了网曝行为,给国内舆论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需要关注的是,国庆期间,高校师生作为网络意见表达的重要群体,极易参与到相关敏感话题的讨论中,甚至发表一些不当言论引发争议,不仅给地方造成极大的舆情压力,也会破坏当地教育整体形象。
(五)假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近期天津燃气爆燃事故、中石化上海石化火灾事故、湖南长沙自建房坍塌事故等重大安全事故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受到舆论审视,国庆期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容易点燃舆论场,造成当地政府事故应对与舆情应对双重压力。根据近年来经验,国庆期间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具体体现在:一是群众出行出游需求激增,加之受免费通行政策等因素影响,车辆出行增多,交通安全风险随之上升;二是受经济下行、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项目面临时间紧、任
务重情况,容易出现赶工期、抢进度现象,工人疲劳操作、安全管理松懈等导致安全风险加大;三是部分地区灾害天气
频发,直接导致户外作业风险系数增加;四是假期期间用电用火需求增加,且假期容易冲淡群众安全意识,叠加秋冬季天气干燥,极易发生火灾;五是当前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大促预热活动已然开始,将助推货运物流等高速运转,货运过程以及仓库存储等环节安全事故需重点关注。
(六)旅游乱象或增多,野生景点风险凸显
国庆黄金周成为群众出游的关键时期,随之带来的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户外主题乐园娱乐设施、节日期间哄抬物价等问题不容忽视。若发生相关舆情,无疑会矮化地方旅游形象;同时景区形象发展关联至城市形象,“地域黑”言论或将增加,也会持续损害当地旅游品牌。此外,四川成都彭州龙门山龙漕沟、湖北鹤峰县网红景区躲避峡山洪等事件引发舆论对“网红打卡点”的关注与讨论。尽管如此,在国庆假期期间大量群众涌入热门景区的现状驱使下,部分群众为避免景区拥挤等情况,或仍将选择小众、“网红”景区,这些野生景区往往存在开发程度低、配套设施不成熟等情况,导致游客遭遇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风险增加。
综上,国庆假期的风险涉及多个层面,鉴于日常风险在重要节点时期更具敏感性,各部门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
多种措施和方法,全方位、多层级、周密化做好应急防范准备,把控风险。其中,需重点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强化
动态监测,规避历史事件再次被炒作,并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舆情敏感度和舆情处置能力,力求舆情的
快速妥善处置。